close

    來自全世界各地的近百家殯葬相關用品廠商52022日在香港灣仔會展中心殯葬博覽會展館展出,為了多瞭解世界各地及華人世界的殯葬文化,我和家人規劃了香港之旅,一方面看展,一方面也深入香港,體會不同的風俗文化。

    我發現這次的展出有幾個特色:第一個特色是全世界殯葬正在朝綠色環保的趨勢發展;第二個特色是殯葬相關用品除了表現地方文化特色外,精緻化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;第三則是文化風俗及喪葬觀念的演變在會場中充分展現。

    台灣的環保自然葬正在萌芽中,國內已有多位名人率先響應並以身示範,像前法務部長陳定南、舞蹈家羅曼菲、廣告界名人孫大偉、藝術家陳綾蕙、女作家劉枋、罕見疾病兒曾晴……等都選擇用樹葬方式;聖嚴法師的師父東初老人、聖嚴法師、新聞界名人葉明勳、作家曹又方、前中油董事長陳朝威……等人選擇植存;而作家柏楊、哲學家方東美、吳稚暉、張愛玲及名導演李安的父親……等則選擇海葬。

那麼,國外的施行情況又是如何?在這次的殯葬博覽會中,我特別訪談了來自澳洲、美國、法國及大陸等地的參展廠商,他們有的是做骨灰罐的,有的是做墓園設施,也有的是殯葬相關用品,發現了一個全世界共同的殯葬發展趨勢,那就是綠色環保新趨勢。

來自法國的勞倫斯先生告訴我,在法國每年有約55萬人死亡,其中2030%的人會選擇海葬或比較環保的喪禮,在西班牙每年也約有55萬人死亡,卻有更高的比例,約3035以上的人會選擇環保型的葬禮,他展示了多款可以在海裡或土裡被分解的環保骨灰罐,並說他們研發出來的骨灰罐,有的材質是以沙土為主,有的材質用可快速分解的有機材料,完全的環保考量,而且骨灰罐上下都有鑿洞,幫助骨灰快速在海裡或土壤裡分解,和大自然合而為一。

    而大陸的參展者陳先生也說,在大陸近幾年也因經濟快速起飛,為節省土地使用,目前於北京、上海、南京、杭州等大都市之墓園內推廣火化與環保多元自然葬法,火化率也慢慢提高,目前應已超過大半的大陸人都用火化,殯葬觀念逐漸移風易俗,民眾傳統固有土葬之觀念也在改變中,政府及相關單位正大力鼓勵民眾選擇使用海葬或樹灑葬。

    而來自英國及美國的參展廠商也說,在美國及英國,環保的海葬及樹葬逐漸為民眾所接受,其中英國是最早推動的國家,他們有人選擇海葬,也有人選擇樹葬或灑葬,殯葬的環保趨勢似乎在全世界漫延開來,大家都有志一同的要留給下一代更寬廣、更潔淨的生活空間。

    瑞士是對墓葬採取最寬鬆標準的國家,他們允許民眾將骨灰帶回家,也准許將骨灰埋在花園或倒向河流或海洋。歐洲部份國家,像德國等,因本國境內禁止骨灰自然葬,民眾有的就會將火化的骨灰,委由葬儀社帶到瑞士灑向自然。另外,像紐西蘭及澳洲,雖然土地廣闊,人口稀少,土葬的土地不虞缺乏,但接受植樹葬等自然葬的人卻越來越多,在公園公墓中,自然葬占了相當大的比重。

       而在亞洲,像日本、韓國、香港及新加坡也有越來越多人傾向身後選擇用海葬或自然葬,以日本來說,墓地價格與年俱增,在東京、大阪等大都市,更是漲到了一般人望而生畏的天價;其次,海葬也體驗了「回歸自然」的新作法。此外,海葬不僅經濟,還很浪漫,眼見海葬熱在升溫,日本海運公司靈機一動,新開設了「遠海海葬」業務,頗受民眾所喜愛。

       至於香港近幾年也開始有海葬,為紓緩香港骨灰龕長期短缺情況,港府於民國96年間,也在香港海域內劃定幾個地點開放海葬。香港首次海葬儀式於民國96年4月7日在香港大小磨刀洲以東海域舉行,分別以基督教、天主教及道教儀式,為11名先人舉行撒骨灰儀式,約70名家屬一同乘船參加海葬。香港的海葬規定家屬不可以將祭品拋入海,否則可能被罰款。

       反觀台灣,四週臨海,海葬是國人很不錯的一個選擇。臺灣四周環海,海洋廣闊無垠,孕育著無窮的生命,展現著大自然的生命力。骨灰灑海,衝破了傳統的「入土為安」的觀念,「人從自然中來,又回到自然中去」,海葬是繼墓葬以後的重大改革,也是人類文化思想的一大躍昇。未來海葬若慢慢蔚為風氣,將成為臺灣殯葬文化的另一特色。

       當然,不喜歡海葬的民眾,也可以選擇在全省各地目前所有的13個樹葬、灑葬或花葬公墓進行環保自然葬,將骨灰埋在土裡、樹下,化作春泥更護花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郭慧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