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父親過世已經滿四個月了,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,他老人家就這樣走了。頓然喪親,帶給我們家人無限的悵惘和遺憾。

父親的離開,讓我們不免陷入喪親的悲傷。剛開始,想到父親就想哭,看到他的遺物也想哭,生活中只要跟他有關的事情,觸景總是傷情,心中的感覺就是酸酸的、苦苦的、悲悲的、痛痛的,還有很多、很多的捨不得。

一直到現在,只要到父親牌位前上香,香一點,眼圈還是會不自主的紅紅的,眼淚就在眼眶中打轉,鼻頭一酸,想哭的感覺就會湧現,心中強烈的不捨,久久無法散去。

以前聽到別人談喪親悲傷,總是懵懂不覺。看到別人因喪親而難過很久,甚至影響到生活,總是無法完全理解。甚至會感到奇怪和好奇,為什麼他會如此軟弱和不振,人不是要往前看嗎?喪親雖苦、雖痛,但已成無法改變事實,人不就是要正面去面對?何苦為難自己,何苦想不開呢?

一直到自己也遇到了喪親之痛,才慢慢敞開心胸去正視悲傷這件事,慢慢用心去咀嚼和瞭解悲傷對人們的衝擊,以及可能產生的正面意義。

 

我發現,「喪親悲傷」和「死亡」這兩件事,都是每個人一生中會遇到的事。但卻都是很「個人」的事情。只有自己遇到了,才能深刻的體會和咀嚼。我們看別人的死亡和悲傷,頂多就是同情一陣、安慰一陣,轉頭就忘了,轉身就與自己無關。臨到自身,才知苦痛,才覺無助,怨懟和吶喊,卻無人能知、能曉。面對死亡和悲傷,就是得自個兒去承受,自己去煎熬和面對,並且靠自己去轉化和提升生命的意義。

以前覺得悲傷是個人的、片面的、偶發的、情緒的。自己也喪親後,再看悲傷這件事,發現每個人都不能輕忽喪親悲傷這件事。我發現,喪親悲傷不僅只是浮盪在情緒表層的哀傷而已,它還牽扯到許多個人更內心深處的諸多元素,包括自我的死亡焦慮、和亡親的生命連結關係、自我的生命價值、個人的感情特質和悲傷處理技巧……等等。當悲傷沉入內心深處,自己無法理解,也沒有藉其他力量予以轉化,悲傷有時是會一輩子都存在心底的深處,隨時蓄勢待發,在你脆弱的時候,無預警的跑出來噬咬你,再度讓你遍體鱗傷。

 

    從自身的喪親經驗、從談悲傷的書籍中、從親友及網友的喪親案例上,我拼湊出一個喪親的「悲傷地圖」。這地圖分成六個區塊,分別是「和亡親生活上的依賴」、、「情緒處理和表現」、「個人的感情特質」、「和亡親的生命聯結」、「自我的存在意義感」、「個人的死亡焦慮」。每一個區塊都和產生悲傷的感覺及強弱度有關聯,會不斷重覆的和亡親產生「交流」,不斷的在生者與亡者間來回「檢視」,甚至產生「回饋」。

    「和亡親生活上的依賴」、「情緒處理和表現」、「個人的感情特質」三項,是在喪親悲傷初期最容易表現出來和為人所知曉的。在生活上有緊密聯繫和依賴的生死兩端,在突然失去至親時,當然較易陷入深度悲傷。生活上緊緊相依,心靈上親密為伴,有朝一日失去了親人,心中的痛當然無法言喻,需要療傷的時間自然會久一點。

    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感情特質,重感情、重視家庭的人,對於家人的離世,一定會比感情較淡的人來的不捨和傷痛。同樣的,個人情緒的表現和控制也是悲傷呈現的不同的重要因素。

    長輩年老了,我們心裡知道也早預期會有離開我們而去的一天。但是,有的家庭失去的卻是年幼或是年輕的生命,我們認知上不該早逝的年齡,可愛的小天使就這樣走了,家人心中的悲痛,很難可以用言語來形容。年輕正當壯年,好不容易才成長,正準備綻放生命美好的花朵時,卻不幸離開人世,家人同樣也絕對不可能輕易地擺脫悲傷。

 

    有一位婦人,在父親過世後很多年,突然有一天坐在樓梯口痛哭,家人覺得不解,父親過世已經很多年了,悲傷的感覺漸漸淡了,生活已經回復正常,為什麼會突然又傷心難過起來。還有一位老先生,他的妻子臥病10年,去世3年,在人前他堅強未掉一滴淚,妻子過世後,他卻經常獨自掉淚,生活空洞,悲傷情緒常常無法抑制,一發不可收拾。

    亡者已矣,活著的人卻要繼續未來的人生。原本產生關聯的人,卻在死亡事件後,神形被活生生脫落剝離,一記無形的亂棍打壞了生活的穩定形狀。喪親後生活要回到原來的軌道,有時候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。

    我發現,剛開始的悲傷期,可能半年,可能長達二年,再難過的日子總會逐漸穩定下來。但是,過了悲傷初期後,緊接而來的卻是關鍵未來生活能不能更好,悲傷的轉化能不能從負到正,生命的價值能不能再度彰顯。而「和亡親的生命聯結」、「自我的存在意義感」、「個人的死亡焦慮」便是決定未來生活的重要因素。

    經過死亡和悲傷的不斷衝擊和震盪後,生命會產生不同的火花,原本習以為常的生活,如果能加入反省和昇華的活力,哀傷就能漸漸歇止,未來則有無限開展的可能。

    一位在丈夫生前反對他做很多事的太太,在丈夫突然心肌梗塞死亡後,開始思考丈夫生前想做的每一件事,以前她覺得不可能做、做不到的事,她一件一件的去完成它。她覺得,是死去的丈夫陪著她,共同完成這些丈夫生前的願望。

    還有一位婦人在先生過世後,一直覺得自己再也活不下去了,一切似乎都失去意義。想到先生過世,人生還有什麼意義,她就悲從中來,每天撕肝裂膽的嚎哭,總覺得叫天天不應,叫地地不靈。一直到她走出家門,參加了公益社團,開始了新的生活,對生命才有了「山窮水盡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」的省悟,體會到上帝雖為她關上一道門,卻也另外幫她開啟了一扇窗。

 

    在父親過世後,我體認到生命是無常的,珍惜當下才是最重要的。我更加珍惜和家人的感情,更加關心家族中的每一個人,只要有空就會陪媽媽吃飯、聊天,假日我們全家都會相約出遊,我們將喪親的悲傷轉化成正面的珍惜,我們將悲傷轉化成正向的思念,讓生命發光發熱,展現出生命的意義。

原來,經歷悲傷的人都是死過一次,再重生的人。原來,悲傷真是生命的學習高峰。原來,生命會在生命被撕裂的地方重新再起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郭慧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